大埔县地处山区,大多数村庄依山而建,居住比较分散,地形高低起伏大,邻户间高低错落,埋管集中收集污水难度大,建设成本高,加上当地人口外流,人口潮汐现象突出,生活污水水量波动大,使大埔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困难重重。
近年来,大埔县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重要环节,结合大埔空心村的地形特点和人口分布及资源化利用现状,采用了EPC治理模式, 聘请专业团队,通过因地制宜、科学分类的方法,积极推动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有效管控,摸索出了一条“单户+联户”生活污水治理的低成本路径,打造了农污资源化利用的“大埔经验”。
大埔县农村污水设施运维管理引进农村污水智慧运营平台,打造“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+村民”农污运维模式。农村污水智慧运营平台支持村民参与农污设施运行监督,可进行线下巡查站点、线上更新数据,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机制,提高了问题发现及解决的效率。同时,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移动端APP软件随时随地查看、处理、反馈相关运维工作。农村污水智慧平台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、保障水体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
2024年7月7日,广东省生态环境厅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行全省农污治理项目谋划与资金筹措专题会,向全省推广大埔县农污治理的先进经验。
大埔县大麻镇大留村:
大埔县大麻镇大留村是2024年典型村,全村户籍人口1450人,常住人口395人,下辖4个自然村。由于村内房屋分布分散,根据人口分布和污水排放情况,划分了6个联户区。
在治理模式上,采用单户 + 联户庭院利用模式。1个片区采用旧设施利用;其余5个片区生活污水经过厌氧+强化预处理设施,处理后尾水排入农田、园地、林地、草地等进行资源化利用,建设了不同规模的资源化利用预处理站点,整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8%。
建设成效:
①大站变小站、大网变小网、有电变无电,建设成本降低;
②常住人口超200人的自然村,分区、分片治理后可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治理;
③资源化利用模式建设工期短、污水治理成效快;
④引进农村污水智慧运营平台,降低运维难度与成本,并且平台支持村民参与设施运维管理和监督。
西河镇下北塘村:
因地制宜,分区、分块、分类进行精准资源化利用。有效减少管网投资,降低施山区村庄施工难度,减少后期运维难度和运维资金。
污水收集模式:庭院内采用黑灰分离,雨污分流;庭院外雨污分流。完善资源化利用路径,通过管道、暗渠输送至收纳体。
聚居片区:人口30-100之间,污水量5-10t/d。污水产生量较大,采用联户利用模式增加强化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。尾水进入农田,进一步自然消纳。
零散户片区:采用单户利用模式,结合当地居民挑粪施肥的习惯,污水通过配套、等储存利用设施,直接进入房前屋后四小院自然消纳。